当前位置 首页 纪录片 中国蓝

中国蓝7.6

类型:纪录片  美国   2006-04-09

主演:

导演:

剧情简介

  《中国蓝》是2006年的一部纪录片。中国蓝,又名China Blue、中国蓝:女工哀歌。这是一个真实的中国工人实况纪录片,每天都在广大的神州大地发生。千千万万中国劳工,在恶劣环境下,长时间辛劳工作,只赚了很少的钱,却制造高价产品,输往欧美各地。 纪录片描述三位女孩,包括主角小莉,和同工小兰等人的故事。小莉从家乡陕西,独个儿往广东闯天下,到了东莞沙溪镇一家由澳门人开设的牛仔裤工厂当剪线头女工。小莉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收入微薄,每天只得数美元,首月工资还被扣起作「按金」。工人居住在十二人一家房的狭小碌架床位,十二人共用一个厕所。工人每朝八时前必须打卡报到,否则会被扣工资。纪录片也访问林姓工厂老板,喜爱练大字,又乘坐澳门车牌平治房车,舒适得很。不过,老板仍然很「精打细算」,不停叫工人加班,还要削减工资。 有一天,老板发现工人开工的进度较慢,管理层于是开会,于是乎弄一些标语「鼓励」员工,便在工人宿舍的楼梯,涂上了「今天工作不努力, 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标语,工人们敢怒不敢言。 我细看这套纪录片,不禁怀疑那个老板那么好人,肯把「剥削员工」的真相,告诉给外人知道。因为,西方很多厂商,压低中国厂家的价格,又要制造大量货件,更要派出人权监察员,监察内地工人工作情况。此外,中国劳工这些基本民生问题,更是国家机密,不能如实报导。导演当初联络工厂老板,是想拍一个企业家的奋斗故事,老板高兴极了,积极配合拍摄,不知道他被上当了。撇开拍摄的道德问题,暂且不谈。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工人们在家乡见到没有前途,也见到同绑在外打工回来,有钱买车买楼,所以乐于出外打工,闯一闯。他们乐于辛苦超时工作,换取微薄薪水,总比留在家乡耕田种地还好。于是,外地厂商见到庞大的廉价劳动工,纷纷在中国投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情况相信在中国,是没完没了的事。 在我看来:中国石磨蓝China Blue 这无可置疑是一部用心之作。从几位女工的口中,我们听到了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农民带来的悲与喜,在牛仔裤出口工厂的工作和生活,怎样为她们带来的冲击和改变。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录像差不多提到民工处境的每一个方面:工资工时、宿舍生活、家庭联系、农村贫穷、爱情、客户查厂(socialaudit)、工厂管理、集体抗争、及时生产(just in time)、价低者得(race to thebottom)的全球化逻辑等等。录像中,我们也没有见到其他类似题材中外国制作者夸张猎奇的手法:作者没有渲染工人的血与泪换取西方消费者的同情,没有简单的把责任转嫁到所谓中共半法西斯独裁政权的压迫,也没有过份强调先富起来的中国老板如何残忍的压榨工人来进行原始资本累积。作者明确的把观众的视点带到跨国企业的生产逻辑,阐释发展中国家的劳资关系如何被资本全球化的经济制度模塑,说明西方消费者在超级市场检廉价货品的时候,远在地球另一方的生产工人为此付出的代价。 该男导演对拍摄女工的政治后果的判断是合理的,想信导演咨询过于当地从事劳工工作的朋友的意见,现阶段的中国政府不致于向一个仅仅诚实地告诉外国记者自己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女工追究责任,而且那是事前得到老板同意的。可是,同时必须承认的,导演的回应回避了提问者问题的核心,导演没有正面回应:女工事前对录像的整体内容、使用、描述的角度、可能被外国利益团体利用的政治后果、中国政府的反应等等的问题,很可能是不知情的。拍摄谁不拍摄谁、述事的角度、后期制作和删剪、公映场合及方式、版权的使用,这所有的权力,都操控在制作者而不是女工身上,女工只是制作工具,成就了导演的功业,却可能成为牺牲品。所以,问题不仅仅在于女工于公映后可能面对的后果,更主要的,还是整个制作和放映过程中她们的参与权利,她们有没有被赋权,还是,于全球化的制度中,随着「政权」、「中国老板」、「跨国资本」之后,女工再一次被「录像制作者」剥夺应有权利。(当然,这个录像肯定有存心欺骗那位工厂老板的成份,但站在工人运动的立场,我和那位朋友都不认为这有太大问题。) 以社会运动的高度要求这两位录像制作者。这是否过份苛刻,是否适用于中国现时的处境,值得讨论。我们先假设导演真的没有与女工讨论录像的角度、制作和公映方式、政治后果等问题(存在导演有与女工讨论,但不方便让外人知道的可能性,不过于公映后女工无论如何也不能继续参与),这究竟有没有构成牺牲工人权益?是否不道德?是否存在工人主动参与其中的可能性?若真的没有,是否便不应拍摄 这是一部批判经济全球化的录像,但不是拍给中国工人看的,是拍给已发展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消费者看的,要消费者反省自己的消费、经济制度 和工人处境之间的关系──这个剥削工人的棋局大家都参与其中,都不能逃避责任。若要说这个录像是「社会运动」的一部份,也应是属于「消费者运动」而不是「工人运动」。当然,一个挑战主流论述,为被压迫者发声的录像,并不意味便有权牺牲被拍摄的工人的权益。导演可能考虑到的是,参与的女工不过是自愿坦诚告 诉观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她们既已知道录像会于西方世界公映,所以没有违反一般职业道德。当然,潜在的后果、录像的方式和使用,这能够让她们参与固然好,但过早让被拍摄者知道,有可能危及拍摄和拍摄者本身(指工人向老板告密,但拍摄者最大的后果不过是被禁止拍摄和驱逐出境),同时也有可能危及被拍摄者自己。被拍摄者于最后被政府或老板盘问时,若本来便不知情,很可能没有甚么后果,若被发现是共谋,政治和人身后果便非小可了。凡此种种,制作者都要考虑。另一个我们不能回避的实际问题是,被拍摄的工人可能没有充份的资讯为她们的选择做很完整判断,对于所谓述事角度、政治后果等问题,工人的参考资讯很可能还只能源于拍摄者本身,最后的判断,还是决定于是否取信于拍摄者。当然这不能成为剥夺被拍摄者知情权的借口,但真的要让工人做自主决定,如何避免流于形式化和仅仅是「政治正确」的表现,也是一个难题。 刊于:一个人在丝路的尽头上.作者:Lw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7.6,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

影迷点评:
  Eudaimonia 说:是很明显的导演想好了故事再去拍支撑故事的画面,不是我喜欢的纪录片方式,太刻意,也感受到了western gaze。为了humanizing subjects导演特地找了一个刚入工厂的女孩带领大家一步步走近工人的生活,又找了有感情线的姑娘来让故事不那么灰暗。对喜欢grounded theory的人来说这种结论先行的拍摄方式很难有趣。导演自己也不会讲中文,这个倒是很难讲是给了被拍者更多空间还是会让他错过某些对话。QA时导演说了很多拍这个题材片子的限制,也分享了他其实欺骗了工厂主,说是要拍个歌颂赞扬他作为改革开放先驱的片子,才得以在工厂常驻,但想来似乎要是要拍到这样的素材也别无他法。对于global capitalism和工厂主/工人/全球产业链的刻画明显是导演初衷,总觉得还是弱了点,不过很适合用来教书。
  Su***d 说:短评区说这部片摆拍,可是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导演原本跟拍了一年,但因为女主角的家庭不允许他使用素材,整条主线被迫作废;整个拍摄过程都被多次阻挠、没收胶片......能成片已经不易,何况对小莉故事的讲述,女性、远离家乡、超长工作时间、工资拖欠......这些不都是女工面临的真实处境么。指责「摆拍」而无视困境,是谁离真实更远?
  莫非杰 说:我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在服装厂工作,这个片子让我知道他是多么的辛苦。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按照劳动合同法工作,也不是加班就能获得更多的薪水。总是在压榨,健康没有保障。后来终有改善吧,这个片子更让我喜欢,拍摄的实在不容易,和另一个纪录片对比着看我更喜欢这个,这个展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一些在主流之中被淹没的声音。

精彩剧照:

中国蓝 剧照1中国蓝 剧照2中国蓝 剧照3中国蓝 剧照4中国蓝 剧照5中国蓝 剧照6中国蓝 剧照7中国蓝 剧照8中国蓝 剧照9中国蓝 剧照10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0”条评论

影迷点评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