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纪录片 柏林爱乐和第三帝国

柏林爱乐和第三帝国8.1

类型:纪录片  德国   2007

主演:Johannes Bastiaan Christian Buchholz Werner Buchholz 威廉·富特文格勒

导演:

剧情简介

  《柏林爱乐和第三帝国》是2007年的一部纪录片。由Johannes Bastiaan、Christian Buchholz、Werner Buchholz联合主演的电影柏林爱乐和第三帝国,又名Das Reichsorchester-Di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und der Nationalsozialismus。简介 这个记录片探究了柏林爱乐乐团在二战期间,确切地说是从1933年到1945年,所扮演的角色,。有的人把这个阶段柏林爱乐乐团描述成“纳粹的乐团”,这个记录片就此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论证,目的在于识别真伪,澄清事实。 当这个记录片2004年开始拍摄的时候,只有两名二战时期供职柏林爱乐乐团的成员健在,他们是小提琴手HansBastiaan和低音贝司手ErichHartmann。两个人的访谈在电影里被广泛应用。其他的地方导演采用了他们的子女的谈话,以及资料影片——这也是该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富特文格勒、老克莱伯、切利毕达奇指挥柏林爱乐的珍贵电影资料。 柏林爱乐乐团从很多方面不能被说成是纳粹乐队。真实的情况是,在纳粹党1933年上台之前,它是以独立机构的方式存在的。后面发生的事情,文献记载很少。起初,乐队只有极少数乐手是犹太人,当然他们在1930年代失去了乐团的职位。同样,柏林爱乐中纳粹正式党员也是极少数,大部分的音乐家在政治方面的立场是不明确的。按照这个记录片说法就是:他们既不是英雄,也不是恶人,只是普通人。当然他们也有特殊的地方,他们在这个期间被当作宣传工具,享受着普通老百姓所没有的特权。最突出的就是他们可以免除兵役,直到战争结束他们一直享受这种权利。另一方面是乐器的使用,他们中...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8.1,算是一部高评分电影作品,亲们,能有此分数的电影也为数不多呀,推荐大家值得观看。

影迷点评:
  Lefrançois 说:拉来几个退休乐手与二战时资料炖的隔夜饭。即使BPO为乐手自营,非完全国立。在时代大浪潮谁可能幸免?至于老乐手与其子女回忆,虽看似真诚亲切,但多少保证不是选择性记忆。艺术无关政治,但艺术家关乎政治,本来就是艺术无法脱离意识形态独存。当16名团员加入纳粹,5名犹太乐手被驱逐时,并没人挺身抗议,仅自保而已。富特当年并选择第一时间流亡国外,而在第三帝国崩塌前才出逃,说到底内心是机会主义者,知道独自出海钓不见得有好果子,见翻船才逃生而已。反例比如老克莱伯与克伦佩勒,出去很多年才找正儿八经的位置。而出逃犹太乐手Goldberg算是最有名,后来被日军关集中营,但晚年居然娶日本老婆。
  普路同的小狐狸 说: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富特文格勒到底有没有道德责任?尽管我认同他音乐应当无关政治的观点,但如果他的音乐感召力在事实上阻止了他的乐手们采取遵从他们良知的行动,那他就是有责任的。一位指挥家比一位小提琴家更需要立场,因为他既手握统治乐团的权力,当然不可能做完全私人的、与世无争的音乐,这是他的不幸,因为他需要在音乐与良知间选择。当然乐手们也别觉得推锅给富特自己可以免责就是了。以此攻讦和抵制富特我也觉得不必,这不是道德低下而只是软弱罢了。 原音乐厅被毁,连带着各种浮雕装饰都灰飞烟灭。这倒是颇具象征意义:如果门德尔松被从殿堂中驱逐,那么贝多芬也会离席而去。
  mecca 说:7 unlike the frenzy of few extremists & their victims, most ppl stay silent coz they can't afford to lose their status in BPO- - / 前半狗狗祟祟四处巡演,后半战局转向依然工具。元首寿诞七举不入,伤兵残勇闻之下泪。好多贝交,俄占三殉。重新得以演奏的门德尔松和老柴,喜极而泣。最后的镜头,嗫嚅无言,背影消逝。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0”条评论

影迷点评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