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阿沃·帕特:24个序幕 [百度网盘]Arvo Pärt 24 Preludes for a Fugue documentary ENG subs_480p

[百度网盘]Arvo Pärt 24 Preludes for a Fugue documentary ENG subs_480p

所属影片:阿沃·帕特:24个序幕

文件大小:9s1o

字幕格式:

字幕语言:

下载等级:游客

扣除积分:0

相关资源

  • [百度网盘]Arvo Pärt 24 Preludes for a Fugue documentary ENG subs_480p9s1o

剧情简介

静寂之中的细微声音,通常最能引人深思。有人说,这是以声音来接近心灵最好的方式,这句话虽然没错,但是在现代社会里无比喧嚣扰嚷的环境,我们有多少机会能够倾听静寂?连静寂都难求,就别说要领略静寂之中的乐音了。Avro Part的作品,却提供给我们这样的机会,让人重新在宁静里寻回自己、检视自己,在那简单朴素的合唱乐音之中,洋溢着崇高而精妙的气氛,带给听者淡淡的感动。 Avro Part的作品,确实一直都有这种特色。身为现代作曲家的他,作品并不像史托克豪森那般令人难以理解,而是在精简之中寻求音乐的最大可能性。1935年生于爱沙尼亚的Part,可称为爱沙尼亚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作曲家,在Tallinn音乐学院追随Heino Eller教授学习作曲,未满廿岁时便已崭露头角,逐渐受到乐坛瞩目。最初,他在Tallin广播电台担任广播录音经理人,而自七○年代之后名声更是扶摇直上。1980年,他移居维也纳,后来又到达柏林,此后就留在那里直到现在。他的作品可分为几个阶段,在1968年的「信经」(Credo)之前可说是第一期,而此后受到许多当代大师的影响,包括Steve Reich在内,使得作风有所改变,这段时期到「第三号交响曲」的完成。1976年起,Arvo Part开始专注于中世纪时期的音乐,并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他自己称这种作品形式为「叮叮当当风格」(Tintinnabuli Style),或许是形容就像是风铃在微风中所发出的叮当声的空灵感吧? 简单的说,Part并不属于十二音列、电子音乐、随机音乐、极微音乐的范畴;他的作曲是自我心灵的解放,有人称之为超现实主义,可说相当贴切。虽然曾经在共党统治下成长,但是他的作品却未曾有丝毫教条式的味道。拿Arvo Part来与John Tavener互相比较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两人都善写宗教音乐,尤其是人声合唱,无论是有伴奏或无伴奏皆然。他们的作品都可说是现代的艺术,然而在和声或音乐素材上却都属于古早时期的风貌。或许说,这应该是二次大战之后的产物吧,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所欠缺的一些东西。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