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剧情片 阶级关系

阶级关系7.6

类型:剧情片  西德,法国   1984-10-03

主演:哈伦·法罗基 劳拉·贝蒂 马里奥·阿多夫 Christian Heinisch Nazzareno Bianconi

导演:让-马里·斯特劳布

剧情简介

  《阶级关系》是1984年的一部剧情片。由让-马里·斯特劳布执导,哈伦·法罗基、劳拉·贝蒂、马里奥·阿多夫等联袂主演。阶级关系,又名Klassenverhältnisse、Class Relations。 改编自卡夫卡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美国》,但其关注的并非真实的美国,更像是没有详细年代的关于美国的寓言。卡尔•罗斯曼由于丑闻而接受其舅舅的邀请搬去美国,然而他无法摆脱欧洲大陆旧式习惯,更糟的是,欧洲的阶级结构无法让他通过自己的双手谋生。这一电影版关注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残酷而变幻莫测的阶级关系。同时忠于原著而未添加影片的结局。施特劳布夫妇风格的一贯操作与卡夫卡氛围的完美结合:中景固定机位,面无表情的演员,人物肢体和语言刻意僵硬,强调侧面特写,镜头推进及平移刻意突兀。由此我们可以寻求到改编卡夫卡作品的带实验性的可能。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7.6,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

影迷点评:
  JeanChristophe 说:从轮船、别墅、饭店到布鲁纳尔达的公寓,于里耶-斯特劳布几乎逐字逐句地搬演了"对话体作品"《失踪的人》,但却很难说这改编是否是成功的.卡夫卡作品中的角色永远处于自然和反常的裂缝里,这难以拿捏的界线在片中只得体现为时而僵硬时而夸张的人物状态(一个小细节:在多数电影中,演员讲话时绝不会如此频繁地眨眼);如鬼似魅的布光下,深焦镜头将距离扩张到近乎失真,为"冗长乏味"的故事平添怪诞的恐怖气氛,却反倒背离了根植于日常性的绝望.另一方面,本片"直译"对话的最大妙处在于传达出了超脱一切社会议题的无-根据性或曰深渊(Ab-grund),在这方面它或许远胜过其他改编作品:由triviality构成的经验真正成为了审美的对象,除了被迫听与看,被迫活在我们时代的这样一种文学之中以外,我们并无其他选择.
  brennteiskalt 说:斯特劳布夫妇客观唯物主义和布莱希特式的《阶级关系》为卡夫卡作品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解读可能,在格调和意境上远远胜过奥森·威尔森的表现主义阐释。《美国》或称《失踪者》的主轴是一个注重道德和事实的个体如何在层层的权力关系下丧失主体性,而这一主体的消解过程在这部睿智的作品中无比清晰。斯特劳布夫妇一方面在空间上勾画出权力关系,让主角在每一场戏里都好像是在接受审判。另一方面他们对语言的使用富有音乐性,内容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关系中各方使用语言时的节奏与力度。卡尔就这样一步一步在社会阶级上退步,最终失去名字彻底失踪,沦为最底层的“negro”,方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bloom 说:要求所有的注意力,意料之外地好看,终于打开了通往卡夫卡的大门。电影看到一半,去看了小说,再倒回来看电影,但对比之下仍不能确定这样一部“省略”和“忠诚”的电影到底是否需要以预先对文本的了解为基础——似乎是不用的。斯特劳布夫妇简直像学数学的,尽管其中每个段落看起来都是极为简单和寡淡的,但又显然经过了精妙和确信的设计。它回避一切,拒绝好莱坞、拒绝新浪潮、拒绝寡淡本身,寻找在一切存在间的一条隙缝。有的僵硬是表演的,有的是非表演的。人在环境中,与空间平等,情感在人和脸离场时更为清晰。

精彩剧照:

阶级关系 剧照1阶级关系 剧照2阶级关系 剧照3阶级关系 剧照4阶级关系 剧照5阶级关系 剧照6阶级关系 剧照7阶级关系 剧照8阶级关系 剧照9阶级关系 剧照10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0”条评论

影迷点评

猜你喜欢

  • 6.7

    不义之财

  • Bardo Blues

  • 1

    女生辩论队

  • 4.8

    镜片超人

  • 7.0

    不可能的爱

  • 6.8

    人生第2杆

  • 6.3

    美国之子

  • 爱的杀戮曲

  • 4.8

    入侵者

  • 浪子难回头

  • 概念

  • 6.7

    生死一线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