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战争片 镜子

镜子9

类型:战争片  苏联   1975-03-07

主演:伊格纳特·达尼利采夫 亚历山大·米沙林 安纳托利·索洛尼岑 阿拉·基米多娃 伊格纳特·丹尼尔采夫 菲利普·扬科夫斯基 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 尤里·纳扎罗夫 玛格丽特·捷列霍娃

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影片下载

剧情简介

  《镜子》是1975年的一部战争片。由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执导,伊格纳特·达尼利采夫、亚历山大·米沙林、安纳托利·索洛尼岑等联袂主演。镜子,又名写真、Zerkalo。本片是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一部自传体电影。幼年的塔科夫斯基随着母亲(玛格瑞塔·泰瑞柯娃 Margarita Terekhova 饰)去亲戚家借钱,他独自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发现了一面镜子,并通过镜子审视自己,在巴赫的音乐中,塔可夫斯基的回忆慢慢带出了一系列的事件:电视上在播报一个口吃的年轻人通过催眠治痊了自己;一个被家庭忽视的妻子遇上一位迷路的乡村医生,两人之间产生若即若离的关系;一个未曾露面的叙述者与前妻在争吵;一个早熟的年轻人备受军事指导员的呵责。这些毫无关联的片段式回忆通过镜子串联起来,展现了导演对时间、历史、生活、土地、梦境等意象的哲学思考。 导演的母亲在影片中扮演艺术家的母亲;他的父亲,一位著名的俄罗斯诗人,在画外音中朗读自己的诗作。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9,是一部少有的高评分电影作品,亲们,有了果断看呀。

影迷点评:
  晚不安 说:真正的诗影像:对意象的终极呈现,一次创作者与观众共同向意识深处的挖掘。如果“需要重看”是一种电影属性,那么《镜子》无疑拥有。塔可夫斯基用一部电影囊括所有东西(没有野心却达成效果),包括混乱的私人记忆、俄国的文化与历史。他提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传体,方法是建立一套无懈可击的美学系统,而它最终表现为一个浑然一体的无法复制的梦境。电影在形式上非常自由,探索表达的边界、自我的存在——自我表达到极致并不表现为自恋,反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普遍性”。尽管画外音在念诗,但语言还是为影像让步。镜头成为电影中的幽灵,游走于整个时空。我感知到的是一种力,而非故事、人物或情感。它是从具体中抽象出来的,因而难以描述。观众再次陷入迷宫,却无意寻找出口。理性之门紧闭的时候,知觉之门洞开。面对电影这面镜子,我们将看到什么呢?
  Owl 说:镜子映照女人和少年遁去的第二面,镜头揭开创伤的同时也治愈了它。看完第一部塔可夫斯基,说不上被折服但是有几组足帧的空长镜头确实够惊艳!在随风荡漾的草波中踟蹰不定的侧影、在疾雨中奔跑跳跃的动人身姿、桌面上依循自身节奏而收干的水印、放射状路景带来的的视觉至心理撞击以及几处为缓冲激烈情绪而短暂停留的慢镜头都让我有一种被吸到画面里去了的感受。还有触动我的是塔的面部特写,说话者所说的内容被接收者全部置换到了脸上,主角光环立刻放大了数倍,从而对角色的内心世界能产生快速且主动性的共情,掐断观望喘息的间隙,一定程度上也减淡了晦涩成分。很喜欢穿插在首尾两处的诗篇型旁白,似一个第三视角的阐述,增加了影片的厚度。/能表现出自我与个体的关系,使个体分裂出的另一个自我保持独立存在:一个是“镜子”,另一个是“摄像头”。
  大钊 说:我挺喜欢这样一类电影“老成的悲怆”,可以与《野草莓》《永恒和一日》放在一起,野草莓最直白,镜子最深邃。一年前只觉震撼,看不懂,现在知道没有什么好懂的,感受就是了。 “艺术就是蒙太奇”,当代几乎没有电影人有胆量愿如此表达内心了,私人影像不是艺术,但艺术可以私人。 镜子是木屋,是雪地战场,是风吹散的书页,它是一个轮回,人类种种的无聊历史,我们与之对话,回到婴儿诞生的时候,医生的到来可以打破并推动轮回持续下去。 长镜头与蒙太奇这两个利器都用得太美了,转化场景需要有鲜明的关注点,局部或景别,场景元素差异

精彩剧照:

镜子 剧照1镜子 剧照2镜子 剧照3镜子 剧照4镜子 剧照5镜子 剧照6镜子 剧照7镜子 剧照8镜子 剧照9镜子 剧照10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0”条评论

影迷点评

猜你喜欢

  • 6.8

    1898,菲律宾的最后岁月

  • 5.5

    回家

  • Badamasi

  • 抗日冲锋队之殊死营救

  • 5.8

    拯救列宁格勒

  • 7.2

    布里斯堡

  • 6

    鬼子也疯狂

  • 3.0

    嗨起,打他个鬼子

  • 8.6

    时代精神2

  • 8

    珍珠港

  • 6.2

    桶狭间~织田信长 霸王的诞生~

  • 6.5

    少年不哭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