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剧情片 火山边缘之恋

火山边缘之恋8

类型:剧情片  美国,意大利   1950-02-15

主演:英格丽·褒曼 马里奥·维塔莱 伦佐·切萨纳 Mario Sponzo Gaetano Famularo Angelo Molino Roberto Onorati Mario Vitale Renzo Cesana

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

剧情简介

  《火山边缘之恋》是1950年的一部剧情片。由罗伯托·罗西里尼执导,英格丽·褒曼、马里奥·维塔莱、伦佐·切萨纳等联袂主演。火山边缘之恋,又名荒岛怨侣、斯特隆波里岛。卡琳战争结束时住在意大利的一个难民营里,她没有钱离开那儿去别处谋生,在难民营她遇到了意大利士兵安东尼奥并和他结了婚,随他回到了家乡斯特隆波岛。在荒凉的火山岛上,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习俗让卡琳感到非常失落,她所做的一切都被认为是有悖民风的,是个坏女人,卡琳想逃离海岛,她逃到了火山上,昏迷后醒来,孤独的她唯有祈求上帝给他帮助和启示……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8,算是一部高评分电影作品,亲们,能有此分数的电影也为数不多呀,推荐大家值得观看。

影迷点评:
  Accattone 说:罕见的影像,镜头基本上只专注于框住单独个体的运动轨迹,褒曼作为主角不仅占据画面的绝对中心,其他的不同空间里的角色与自然场景的空镜头甚至成了各种状语定语和形容词修饰的累积,从如此种种细腻的运动中看,二人确是天作之合 意识形态冲突其实被罗西里尼归为战争偶然激发的(而非遗留)问题。该片的短镜头段落仍带着新闻影片的质感,使得导演的基本立场(即使在以单体作为绝对主角的条件下)是偏向民粹宗教或是美利坚,几乎全取决于观众的个人经验(我才不会说看那些血淋淋的巨型海鱼看到饿了呢)。然而这种情况终结在另一罕见之处,影片选择在对神袛的无助呼嚎中结束,这样选择打破了罗西里尼一贯相信天主教面对现代社会自我调和能力——至少是努力调解过后的力不从心(一如该片中的神父)。此景此情,与其说这是皈依,不如说是在胁迫下的精神自杀
  微分流形 说:此片为罗西里尼与褒曼的定情之作,是罗西里尼由新现实主义过渡到心理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品。和新现实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断将主角内在情绪向外投射,景物或承担象征性的指涉,或成为内心情感的外化。孤绝的小岛象征婚姻对女性的禁锢,不安的火山预示了情感的不确定性。出身良好的女主与保守的岛民即为文明与野蛮的对立,似指涉经历战争浩劫后代表现代文明的欧洲人所立足的文明废墟,而好莱坞巨星和意大利非职业演员又将这种对立通过表演风格的差异展现出来。象征性使得本片高度寓言化。后半段用纪录片的手法展现了猎捕金枪鱼和火山爆发的场景,原始、生猛、洪荒,宛若神迹,既是对小岛民俗、自然的奇观化记录,更是对主角内在心理的淋漓表现,影像的震撼程度足以载入影史。最后攀越火山逃离樊笼,在山顶所见景象和对上帝的呐喊似达到了某种超验的境界。
  冰红深蓝 说:罗西里尼与褒曼合作的首部作品。一方面,罗西里尼沿用新写实主义手法,真实地呈现了火山岛及居民们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环境空间又成为心灵之镜与情感的外化,颇有心理写实主义之味。穷乡僻壤般的荒岛恰是隔阂与囚禁的象喻,村民们的排外情绪与猜忌心理让女主角的生活举步维艰,随后矛盾逐步激化,冲突渐次升级。那场集体捕捞金枪鱼的大戏,同样既真切得可怕(捕捉生活现实),又负载着隐喻义,涌溅的浪花,绝望的挣扎与遭猎获的宿命。骤然喷发的火山与逃难的群众成为逼促女主逃亡的催化剂。有意思的是,尽管多次尝试利用自己的美貌,但女主又始终没有真正越轨,而那场险象环生的穿越火山之行,最终又被呈现为寻觅信仰之旅,一如夜晚精疲力尽时仰望星空祈求宁静,次日清晨的醒来与恢复活力恍若临降的神迹,但前途依然未卜,唯有叩问苍天。(9.0/10)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0”条评论

影迷点评

猜你喜欢

  • 5.8

    美丽是肤浅的

  • 7.3

    竭尽全力

  • 8.4

    新灵犬莱西

  • 6

    日暮

  • 7.5

    眉山

  • 5.2

    假圣诞老人

  • 抱歉,谢谢

  • 7.3

    起源

  • 7.5

    银河铁道之父

  • 3.2

    绝命藏宝图

  • 6.2

    黎明

  • 6.8

    沉睡的人鱼之家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